首页

日本家畜人系列

时间:2025-05-28 22:03:13 作者: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复旦大学看“复旦源”! 浏览量:77380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尚书大传 虞夏传》

  5月27日,是复旦大学120岁的生日。

  百廿年前,国人自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复旦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而“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 虞夏传》,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有恢复震旦之情,又具复兴中华之意。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廿七日《时报》刊登的《震旦学院全体干事、中国教员、全体学生公启》,向社会宣告震旦学院全体中国教职员工脱离震旦,另创新校

  百廿年来,复旦大学培养了近50万栋梁之才。

  国学大师陈寅恪、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中国电光源领域开拓者蔡祖泉、“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青……

  今天的复旦大学,文理医三足鼎立,昂首阔步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如果你来复旦参观,建议你一定要去“复旦源”。

  何为“复旦源”?

  5月18日,“复旦源”正式揭幕。

  以邯郸校区内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包括校史馆、科技成果馆、博物馆、艺术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在内的“一源六馆”正式启用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

  

  1918年,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李登辉先生,他赴自己的出生地南洋筹款,募得15万银元,在江湾购地70余亩,使复旦有了最初的“根脉之地”,即今天“复旦源”区域。

  

江湾奠基典礼(1920年12月18日)

  1921年,在一个长方形空地(以后发展为操场,今相辉堂前大草坪)的西、南、北三处周围,矗立起最初的三幢校舍——教学楼简公堂、办公楼奕住堂、第一学生宿舍,成品字形。这一四方型的建筑格局一直保留至今,经过修复和功能提升后,今日成为“复旦源”建筑群。

  

  此后历经百年,这片建筑群成为校园内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复旦源”是复旦由公学转制为大学后的早期成片教育历史文化建筑群与遗存区,是复旦今日邯郸校区的源头,更是复旦精神的溯源地。

  

2025年复旦大学“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

  2023年,“复旦源”历史建筑群入选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当年年底,复旦大学就正式启动“复旦源”教育历史文化遗存区域的活化焕新与功能化建设。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复旦源”不仅是校园文化地标,也是城市文化名片;不仅是学校育人场域,也是市民共享空间。

  

马相伯、李登辉两位校长组合人像雕塑

  来“复旦源”

  看五四第一钟

  焕新的“一源六馆”与国内顶尖博物馆、艺术馆合作,集聚了上海优势文化资源,同时也融入了复旦大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成就。

  五四上海第一钟、存世最早的复旦文凭……校史馆新馆中,复旦120年发展历程中的珍稀史料展示了中国高校教育救国、开拓创新、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

  

“五四运动”上海第一钟

  

目前存世最早的复旦文凭。文凭的主人是复旦公学第二届毕业生张彝。2005年,张彝的孙子、复旦大学校友、知名物理学家张首晟于复旦百年校庆前夕将其捐赠给母校。

  

复旦公学《考试等第名册》(1908年)载有历史学家陈寅恪、气象学家竺可桢的考试成绩:“陈寅恪 九十四分六,竺可桢 八十六分六”。

  当然,“复旦源”你能看到的远不止于此,博物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校友馆、特殊档案馆五馆也根据自身定位,开设不同展览。

  

复旦大学校友馆

  5月26日,“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溯源展”“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进步——革命文物中的复旦人和事”展览将分别在100号、200号开幕;科技成果馆入口处排列着复旦人120项引领世界的创造性工作……

  

复旦大学科技成果馆

  自立自强 旦复旦新

  “创新是复旦最鲜明的特质。创校先贤以‘复旦’二字为学校命名,蕴含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步气象。”5月27日,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发表讲话《自立自强 旦复旦新》,寄语全体复旦人。“两个甲子星移斗转、人间沧桑,复旦创新的步履始终不曾停歇、始终坚定向前。”

  素材来源:复旦大学官方微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联合国官员谴责也门胡塞武装强占联合国机构办公室

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多少楼台烟雨中》实景剧本演绎游戏,采用“实景+沉浸式剧情+游戏式互动”模式,带给游客全新的沉浸式文旅体验。同时,博物馆还为各地游客准备了《北邙千秋》沉浸式交互游戏,让游客在展厅内一步步追踪真相,进一步了解博物馆所展示的历史和相关人物。

福建尤溪:农村长者食堂里的“幸福味”

2月20日电 据中国驻中非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中非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除首都班吉以外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亚洛凯附近地区,安全风险等级均为红色,即极高风险。

“让市民认识祖国内地绚丽多彩的文化”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5日表示,“2·14”恶性撞船事件发生以来,民进党当局对其草菅人命的做法不思悔改,对遇难者家属的正当诉求置之不理,还企图以其内部调查程序为借口推诿卸责、蒙混过关,引起包括金门民众在内的两岸同胞的共同反对与强烈愤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海警部门在金门附近海域开展执法巡查,是维护相关海域作业秩序的正当之举。我们对民进党当局无视大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伤害两岸同胞感情的粗暴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民进党当局必须尽快给遇难者家属和两岸同胞一个交代,大陆方面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一切后果由民进党当局承担。

经济观察:中国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降息”仍存空间

海洋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连续多年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等举办主题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60余家“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共同守护蓝色家园。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中国(象山)开渔节等海洋节庆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厦门国际海洋周等知名会展论坛,成为展现中国海洋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建成开放“海洋上的故宫”国家海洋博物馆,成为人民了解海洋文明、认识海洋资源、重塑海洋价值观的重要课堂。连续开展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每年吸引千余所高校学生及600万人次公众参与,全民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的自觉意识明显提高,经略海洋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搞活民营经济

此外,该县还策划有产业招商推介会、民族体育运动展演、民族文化非遗展示、书画摄影展、2024罗城半程马拉松等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